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各院校新闻内容 >

各院校新闻内容

湖南科技大学考试大纲

来源:未知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3-07-02 10:03

土木工程专业《材料力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考察其掌握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
性的基本理论的程度;着重观察其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熟练程
度,应该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
力。
1.对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有明确的认识。
2.具有对常见的构件简化为力学简图的初步能力。
3.能够分析杆件在拉或压、剪切、扭转、弯曲时的内力,并
作出相应的内力图。
4.熟练掌握构件的各种基本变形形式下的应力和变形的理
论计算方法。
5.能够正确运用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条件对构件进行计算。
二、考试知识点及要求
(一)绪论及基本概念(5%左右)
1.识记: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明确本课程的主
要任务。
2.理解:理解可变形固体的概念和基本假设。
3.应用:基本变形杆件的受力和变形特征。
(二)轴向拉伸与压缩(30%左右)
1.识记: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主要力学性质;胡克定律;- 11 -
直杆在拉伸和压缩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及计算公式。
2.理解:求内力的截面法及轴力图绘制;轴向拉压时横截面
上的正应力计算;轴向拉压变形计算。
3.应用:轴向拉压杆的强度问题计算。
(三)扭转(15%左右)
1.识记:传动轴外力偶矩的计算;剪切胡克定律;圆轴扭转
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分布规律及应力公式。
2.理解:扭矩和扭矩图的求解;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
力计算和变形计算。
3.应用: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
(四)弯曲内力、应力、变形(30%左右)
1.识记:弯矩和剪力的定义,弯矩和剪力正负号的判断;截
面上剪力和弯矩的计算;直梁在纯弯曲下横截面上正应力分布规
律及计算公式;直梁弯曲时的切应力分布规律;挠度和转角概念。
2.理解: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绘制;载
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梁横截面上正应力计算;梁挠曲
线近似微分方程及积分法;提高梁弯曲强度和刚度的措施。
3.应用:直梁弯曲时的强度校核。
(五)应力状态分析和压杆稳定(10%左右)
1.识记:四种常用强度理论;压杆稳定的概念;常见约束下
细长压杆的临界压力(欧拉公式);压杆的临界应力;压杆的稳
定性条件。
2.理解:提高压杆的稳定性措施。
3.应用:用解析法分析和图解法分析二向应力状态。- 12 -
(六)截面的几何性质(5%左右)
1.识记:常见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静矩;形心;惯性矩;
惯性半径。
2.应用:组合截面的形心和惯性矩。
(七)力学实验相关内容(5%左右)
1.识记: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2.应用:用实验的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三、试卷结构及主要题型
(一)试卷结构
基本题 70%左右,综合题 20%左右,提高题 10%左右。
(二)主要题型
主要题型有四大题型,可根据具体情况作调整,单项选择题
30%左右,填空题 15%左右,判断题或简答分析题 10%左右,计算
题:其中作内力图 15%左右,计算题 30%左右。
四、考试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出一套试题,并附标准答案。
五、试题数量及时间安排
试卷应涵盖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 90%以上,考试时间 120 分
钟。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使用教材
《材料力学 I》(第六版),刘鸿文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二)主要参考书
《材料力学 I》(第六版),孙训方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混凝
土结构构件设计基本方法和原理,掌握混凝土结构各种基本构件
的受力特征和截面设计方法及构造要求,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
打下坚实基础。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
况。
(二)命题的原则
题型尽可能多样化,题目数量多、份量小,范围广,基本知
识题占 60%左右,综合题占 30%左右,提高题占 10%左右。
三、考试内容
(一)混凝土结构基本概念(5%左右)
1.了解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及其优缺点;
2.理解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原因。
(二)混凝土结构用材料的性能(5%左右)
1.了解钢筋的品种、级别和选用原则;
2.理解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
3.了解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选用原则;
- 14 -4.理解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5.理解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
(三)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5%左右)
1.理解极限状态;
2.理解结构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
(四)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25%左右)
1.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的一般构造;
2.理解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实验研究和基本假定;
3.掌握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会进行正截面设计与承载力
校核。
(五)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5%左右)
1.理解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实验研究、影响因素及
其基本假定;
2.掌握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会进行斜截面设计与承载
力校核;
3.了解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
(六)混凝土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20%左右)
1.了解受压构件的一般构造和实验研究;
2.理解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计算;
3.掌握与应用矩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的承载力计算;
4.了解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
(七)混凝土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5%左右)
1.了解轴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2.理解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 15 -(八)混凝土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5%左右)
1.了解纯扭构件的实验研究;
2.理解矩形截面纯扭构件的扭曲截面受扭承载力计算;
3.理解弯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4.了解受扭构件的配筋构造要求。
(九)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变形和耐久性(5%左右)
1.理解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验算;
2.理解构件刚度的分析计算和受弯构件的挠度验算;
3.了解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十)预应力混凝土构件(10%左右)
1.理解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2.了解施加预应力的方法和设备;
3.理解张拉控制应力与预应力损失;
4.掌握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和受弯构件的计算;
四、试卷结构及主要题型
(一)试卷结构
基本题:70%左右,综合题 20%左右,提高题 10%左右。
(二)主要题型
主要有四大题型,分别为填空题(20%)、选择题(20%)、简
答题(25%)和计算题(35%)。
五、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 16 -六、试题数量及时间安排
填空题 10 道,选择题 10 道,简答题 5 道,计算题 3 道。考
试时间 120 分钟。
七、主要参考书
1.祝明桥、黄海林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南大学
出版社,2015 年。
2.梁兴文、史庆轩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19 年。
- 17 -- 18 -
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核目的与基本要求
《土木工程材料》是工程管理专业必修课,为考试课程。根
据教学大纲安排,该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土木工程材料知识如主
要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质、用途、制备和使用方法以及检测和质量
控制方法;材料性质与材料结构的关系以及性能改善的途径的理
解和掌握。要求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建筑金属材
料、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与砂浆、砌体材料、沥青与沥青混凝
土、合成高分子材料、建筑功能材料等内容。通过该考试,能判
别学生是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了本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全面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
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二)命题的原则
题型尽可能多样化,题目数量宜多、分值宜小,涵盖范围广。
根据教学大纲内容,试卷中的基础知识点宜占 70%左右,重点内
容宜占 20%左右,难点内容宜占 10%左右。题目应以中、小题目
为主,大题目不应太多,并适当压缩大题目的分值比例。客观题
应占 70%左右,主观题占 30%左右。- 19 -
三、考核知识点及要求
(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5%左右)
1.识记:土木工程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质、耐久性。
2.理解:土木工程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3.应用:土木工程材料孔隙率、含水率等计算。
(二)建筑金属材料(15%左右)
1.识记:建筑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能。
2.理解建筑钢材的冷加工与时效处理;建筑钢材的锈蚀及防
护。
3.应用:建筑钢材的选用原则;建筑钢材应力及拉伸计算。
(三)无机胶凝材料(20%左右)
1.识记:石灰、石膏及通用硅酸盐水泥的组成与技术要求。
2.理解:通用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硬化与性能;水泥石的腐蚀
与预防。
3.应用:不同混凝土工程中水泥的选用。
(四)混凝土与砂浆(30%左右)
1.识记: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技术要求。
2.理解: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
3.应用: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质量控制。
(五)砌体材料(5%左右)
1.识记:了解墙体材料的发展状况。
2.理解:砖、墙用板材、石材与砌块的主要性质与应用特点。
(六)沥青与沥青混凝土(10%左右)
1.识记:石油沥青的组成、结构、技术性质,沥青混合料的性质。
2.理解:沥青混合料的三种结构类型;影响沥青混合料抗剪
强度的因素。
3.应用: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七)合成高分子材料(5%左右)
1.识记: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和性能特点,塑料的组成、胶粘
剂的组成与主要品种。
2.理解:高分子树脂分类、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树脂性
质和应用。
(八)建筑功能材料(5%左右)
1.识记:绝热材料、吸声材料、隔热材料、装饰材料的主要
类型和性能特点。
2.理解:建筑防水堵水材料主要类型和性能特点。
(九)材料实验相关内容(5%左右)
1.识记:实验的目的和方法。
2.应用:用实验的原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注:考试内容的能力层次分配:识记 20%,理解 30%,应用
30%,综合 2-3 个知识点,对学生所掌握的内容进行提炼并应用
于实际的题目占考试的 20%左右。
四、试卷结构及主要题型
(一)试卷结构
基本题:70%左右,综合题 20%左右,提高题 10%左右。
(二)主要题型
主要有五大题型,分别为单项选择题(15%)、判断题(10%)、
- 20 -填空题(15%)、问答题(30%)和计算题(30%),其中一道计算题
为工程实例分析,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考核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应同时出 A、B 两套试题,其份量及难
易程度相当,但不可雷同,并附标准答案。
六、试题数量及时间安排
试卷应涵盖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 90%以上,单项选择题 15
道、判断题 10 道、填空题 15 空、问答题 5 道和计算题 3 道。考
试时间 120 分钟。
七、参考教材及其它参考资料
(一)参考教材
《土木工程材料》,苏达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
第 3 版。
(二)其它参考资料
1.《土木工程材料》,王功勋,聂忆华主编,中国建材工业
出版社,2015 年。
2.《土木工程材料》,林建好、刘陈平主编,哈尔滨工业出
版社,2013 年第 1 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概论》课程
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目的与要求
考察其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一些基本问题和共性问题的程
度,掌握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方面专业基础知识的程度。
1.理解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中的基本概念。
2.了解材料的基本类型,掌握各类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性能
特点。
3.熟悉几大类材料的一般组织结构与特性。
4.熟悉材料的一般生产方法,评价各类材料的性能特点。
5.能够正确运用材料学科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设计、生产
和应用材料的能力。
二、考试知识点及要求
(一)绪论(5%左右)
1.识记:材料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材料科学的研究
目的。
2.理解:材料的基本概念。
3.应用:材料的分类。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纲要(15%左右)
1.识记:材料的四要素。
2.理解: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
- 22 -料的性能特点与使用范围。
3.应用:材料四要素之间的联系,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常
用的表征方法。
(三)金属材料(20%左右)
1.识记:钢的种类;合金钢、铸铁的特点。
2.理解:碳钢的热处理。
3.应用:铝及铝合金;镁及镁合金;钛及钛合金的性能特点
与应用。
(四)无机非金属材料(20%左右)
1.识记: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2.理解:几种常用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玻璃硅酸盐水泥)
的结构与性质。
3.应用:几种常用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玻璃硅酸盐水泥)
的制备与应用。
(五)高分子材料(20%左右)
1.识记: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概念、命名方法与种类。
2.理解: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特点。
3.应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与原理。
(六)复合材料(20%左右)
1.识记:复合材料的定义、命名与种类。
2.理解: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与界面。
3.应用:常用的复合材料及其性能。
- 23 -三、试卷结构及主要题型
(一)试卷结构
基本题 70%左右,综合题 20%左右,提高题 10%左右。
(二)主要题型
主要题型有四大题型,可根据具体情况作调整,单项选择题
30%左右,填空题 10%左右,判断题 10%左右,简答题:30%左右,
分析题 20%左右。
四、考试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出一套试题,并附标准答案。
五、试题数量及时间安排
试卷应涵盖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 90%以上,考试时间 120 分
钟。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使用教材
《材料概论》,许并社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书
《材料概论》(第三版),周达飞、陆冲、宋鹂编,化学工业
出版社。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性能学》课程
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材料性能学,能够将材料工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进一步掌握材料各种主要性能的基本概念、物理本质、变化规律
及其性能指标的工程意义。
1.了解影响材料性能的主要因素。
2.了解材料性能的测试原理、方法及仪器。
3.掌握材料性能与其化学成分、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
4.掌握提高材料性能指标、充分发挥材料性能潜力的主要途
径。
5.掌握分析材料失效,学会合理选材、用材。
二、考试知识点及要求
(一)材料的弹性变形(10%左右)
1.识记: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弹性模量、弹性比功。
2.理解:弹性变形的双原子理论模型。
3.应用:金属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
(二)材料的塑性变形(20%左右)
1.识记:金属塑性的两种指标、单晶体的两种塑性变形方式、
加工硬化、细晶强化、固溶体、抗拉强度。
2.理解:滑移和孪生两种塑性变形机制的差异。
- 25 -- 26 -
3.应用:位错滑移所需临界分切应力的计算。
(三)材料的断裂与断裂韧性(25%左右)
1.识记:断裂的几种分类方式、韧性断裂的断口三特征、裂
纹扩展的三个基本方式、韧性断裂、脆性断裂、断裂韧度。
2.理解:材料的断裂过程。
3.应用:根据 KI 和 KIc 的关系,判断材料断裂的模式。
(四)材料的扭转、弯曲、压缩性能(5%左右)
1.识记:应力状态软性系数。
2.理解:单向拉伸、扭转和压缩试验方法中,应力状态的软
硬差别。
(五)材料的硬度(10%左右)
1.识记:硬度的定义、常用硬度的测试方法。
2.理解:布氏硬度、洛氏硬度和维氏硬度的测试原理。
3.应用:合理选择各种材料的硬度测试方法。
(六)材料的冲击韧性及低温脆性(10%左右)
1.识记:冲击吸收功、冲击韧性、低温脆性、韧脆转变温度。
2.应用:冲击韧性对金属实际应用的指导意义。
(七)材料的疲劳性能(10%左右)
1.识记:交变载荷、低碳钢典型的疲劳断口特征、疲劳强度。
2.应用:疲劳断裂的三个过程。
(八)材料的磨损性能(5%)
1.识记:磨损的分类、磨损的三个阶段。
2.应用:磨损量的测定方法。
(九)材料的高温蠕变性能(5%)
1.识记:蠕变、蠕变极限、持久强度、应力松弛。2.应用:掌握蠕变曲线的特点。
三、试卷结构及主要题型
(一)试卷结构
基本题 70%左右,综合分析题 15%左右,计算题 15%左右。
(二)主要题型
主要题型有四大题型,可根据具体情况作调整,单项选择题
30%左右,填空题 30%左右,判断题 10%左右,综合分析题 15%左
右,计算题 15%左右。
四、考试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出一套试题,并附标准答案。
五、试题数量及时间安排
试卷应涵盖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 90%以上,考试时间 100 分
钟。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使用教材
《材料性能学》,主编:付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书
《材料力学性能》,主编:王吉会,天津大学出版社;
《材料性能学》,主编:王从曾,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
课程考试大纲
一、考试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的学习,考察其对 X 射线衍射分析
技术、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技术、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技术、电子探
针显微分析技术的掌握程度;着重观察其对各种分析技术基本原
理及仪器设备结构的熟练程度,使学生具备常用的材料微观结构
分析技术的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及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
力和实验能力。
1.掌握 X 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分析、扫描电子显微
分析、电子探针显微分析的基本理论;
2.掌握各种分析测试技术仪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3.掌握常用分析测试技术对试样的要求及试样的制备方法;
4.具备根据材料的性质等信息确定分析手段的初步能力;
5.具备对检测结果进行标定和分析解释的初步能力。
二、考试知识点及要求
(一)X 射线衍射分析(35%左右)
1.考试知识点
X 射线的物理学基础、X 射线衍射方向、X 射线衍射强度、多
晶体分析方法、物相分析。
2.考试要求
(1)识记:X 射线的本质;连续 X 射线谱和特征 X 射线谱的
- 28 -概念及产生机理;X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布拉格方程的形式
及各参数的意义;干涉面、干涉指数的概念;晶面指数与干涉指
数的关系;倒易点阵的性质;简单点阵、体心点阵、面心点阵三
种点阵的消光规律;X 射线物相分析中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基
本步骤。
(2)理解:布拉格方程的推导及应用;结构因数的物理意
义及计算;晶体衍射花样的特点;X 射线衍射仪法;定量分析的
原理及分析方法。
(3)应用:利用布拉格方程求晶面的衍射角;立方点阵结
构因数的计算;K 值法进行定量分析。
(二)透射电子显微分析(30%左右)
1.考试知识点
电子光学基础、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衍射、晶体薄膜衍衬
成像分析。
2.考试要求
(1)识记:电磁透镜像差及产生的原因;电磁透镜分辨率
的影响因素;电磁透镜的景深和焦长的概念;电磁透镜的景深大、
焦长长的原因;透射电子显微镜的主要组成部分及作用;透镜中
主要光阑的位置及作用;电子衍射与 X 射线衍射的异同;电子衍
射的基本公式;电子衍衬成像的概念;薄膜试样的制备步骤;明
场像、暗场像、中心暗场像的概念及成像时电子束及物镜光阑的
位置。
(2)理解:透射电镜的成像原理倒易点阵;爱瓦尔德图解;
晶带定理;单晶电子衍射花样的标定方法。
(3)应用:利用尝试校核法对已知晶体结构衍射花样进行
- 29 -- 30 -
标定。
(三)扫描电子显微分析技术(20%左右)
1.考试知识点
电子束与固体样品的相互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构造和工
作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主要功能、表面形貌衬度原理及应用、
原子系数衬度原理及应用。
2.考试要求
(1)识记:二次电子、被散射电子、特征 X 射线、俄歇电
子的概念及特点;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扫描电镜光学系统的结
构;扫描电镜的主要性能指标;二次电子信号的特点;背散射电
子信号的特点;影响扫描电镜分辨率的因素。
(2)理解:二次电子形貌衬度像的原理及应用、背散射电
子衬度像的原理及应用。
(3)应用:根据样品需要选择合适的信号进行微观结构分
析。
(四)电子探针显微分析(15%左右)
1.考试知识点
电子探针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电子探针的分析方法及应用。
2.考试要求
(1)识记:电子探针的工作原理、电子探针的三种工作方
式。
(2)理解:波谱仪及能谱仪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电子探
针的分析方法。
(3)应用:根据样品需要选择波谱分析还是能谱分析。三、试卷结构及主要题型
(一)试卷结构
基本题 70%左右,综合题 20%左右,提高题 10%左右。
(二)主要题型
主要题型有四大题型,可根据具体情况作调整,单项选择题
30%左右,填空题 25%左右,简答题 30%左右,计算题 15%左右。
四、考试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出一套试题,并附标准答案。
五、试题数量及时间安排
试卷应涵盖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 90%以上,考试时间 120 分
钟。
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一)使用教材
《材料分析方法》(第 3 版),周玉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二)主要参考书
《材料近代分析测试方法》(修订版),常铁军、刘喜军主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考试

提醒

2025-04-22

扫一扫加入QQ交流群

与备考同学互动,并且能随时与资深升本老师家里,随问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