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产品设计》考试大纲
一、考核要点及要求
主要考核学生专业基础知识,考核学生对陶瓷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设计手绘表达、陶瓷产品制作工艺的基本技巧、基本方法及相关的基本实验技能的掌握以及创意思维能力与综合表现能力,要求学生在理解命题思想的基础上,运用陶瓷产品设计专业知识和技法,表现命题思想内涵。
1、考试内容
命题设计:命题内容要有较大的创作空间与表现自由度,要能发挥学生的陶瓷产品设计水平,要具有陶瓷产品设计专业的融合性。
2、具体要求
(1)能准确表达命题主要设计要求;
(2)设计创意新颖独特,体现陶瓷产品设计基本造型设计技巧与手法;
(3)有较好的视觉表现力及创新性;
(4)构图严谨,设计元素完整,版式编排能力较好;
(5)能熟练运用手绘设计技法,掌握相关工具和材料。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画幅为8开,手绘陶瓷产品设计稿1套,手绘表现风格技法不限,色彩运用不限,考生可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自选自备工具。严禁模仿抄袭,严禁在试卷上做标记。
2、计分方式: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图案设计》考试大纲
一、考核要点及要求
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和图案设计的应用方式的掌握了解,考试注重图案技法的运用以及图案结构表现的能力,考察学生的平面造型能力、色彩表现能力和创意设计能力。
1、考试内容
命题设计:以自然形态中的植物、动物、风景或人物等为素材进行的图案设计创作。
2、具体要求
(1)画面层次丰富、构图完整、形象准确、富有张力;
(2)设计新颖、色彩协调、色彩配置丰富;
(3)处理手法细致、采用多种变形手法来描绘素材;
(4)卷面上不得喷涂任何上光材料;
(5)考试结束,试题与答题纸一并交回。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试卷用纸:4开
2、图案尺寸:图案尺寸可选择20*20CM的正方形、20*28M的长方形、直径为20CM的圆形均可。
3、作画工具:
(1)考生自备作画所需笔、颜料、尺、圆规等材料与工具;
(2)水彩、水粉、丙烯、马克笔均可,要求上色;
(3)考试纸张由考场统一提供。
4、计分方式:满分为100分
5、考试时间:180分钟
《中国陶瓷史》考试大纲
一、考核要点及要求
考试拟对陶瓷设计专业学生对中国陶瓷的历史、特点和发展过程的认识程度进行考察;对陶瓷艺术各历史时期的工艺、造型、装饰、色彩的了解程度进行考察;对各历史时期政治制度、经济水平、宗教信仰、民俗风尚等影响陶瓷艺术风格形成的因素之了解进行考察;对各历史时期重要的瓷窑、代表性作品、制瓷技艺的了解进行考察。
1、考试内容
(1)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陶瓷基础知识的掌握。如:著名瓷窑、代表性瓷器、主要装饰手法、主要制瓷技艺等。
(2)判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格、特点的了解。如:釉色、造型、装饰等特点。
(3)名词解释: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瓷窑风格、特点和性质的了解。如:彩陶、秘色瓷、天青釉、官窑、民窑等。
(4)简答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各历史时期陶瓷风格形成的原因的了解。如:魏晋时期陶瓷装饰特点的形成因素;元青花特点的形成等。
(5)论述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与政治制度、经济水平、宗教信仰、民俗风尚之间的关联及其对当代陶瓷艺术发展的思考。
2、具体要求
(1)基础理论掌握牢固(填空题、判断题)
(2)条理有序、语句通顺、知识点准确(名词解释、简答题)
(3)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观点突出、论述准确(论述题)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
2、计分方式: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附:参考书目
1、《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中国瓷器史》.阎崇年编.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华文出版社.
2、《中国陶瓷史》.叶喆民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3、《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主编.文物出版社.
4、《中国工艺美术史·第二版》.尚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近两年我院正在使用的教材).
5、《中国工艺美术史·修订本》.田自秉著.东方出版中心(近两年我院正在使用的教材).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一、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固体结构
(1)原子结构和键合: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高分子链等;
(2)基本概念:晶体与非晶体、点阵、晶胞、晶格常数、晶向指数、晶面指数、晶带、晶面间距、同素异构(转变)、相、组织、固溶体(间隙或置换)、中间相(金属间化合物)、固溶强化等;
(3)
三种典型晶体结构的特征: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三种晶体结构的晶格常数、晶胞原子数、原子半径、配位数、致密度、各类间隙尺寸与个数,最密排面(滑移面)和最密排方向的指数与个数等;
(4)固溶体、中间相的分类、特点和用途。
2、晶体缺陷
(1)点缺陷及其作用:Schottky空位、Frankel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
(2)线缺陷(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型位错)及其作用:柏氏矢量、位错运动、滑移、(双)交滑移、多滑移、攀移、交割、割价、扭折、塞积;
(3)面缺陷及其作用:表面、界面、界面能、晶界(大、小角度晶界)、相界(共格、共格、非共格)、孪晶界;
3、固体中原子及分子的运动
(1)基本概念:扩散、柯肯达尔效应、Fick第一定律、Fick第二定律、扩散驱动力、上坡扩散、下坡扩散、自扩散和互扩散、原子扩散与反应扩散(相变扩散)、扩散系数、扩散激活能等;
(2)固态金属扩散的条件:温度(T)、时间(t)、扩散原子要能固溶、扩散要有驱动力
(3)扩散应用:如渗碳、表面沉积、成分偏析均匀化、焊缝偏移等;
(4)扩散机制(机理):交换(换位)机制、间隙机制或推填或挤列或跃迁机制、空位机制、晶界扩散和表面扩散、位错扩散;
(5)影响扩散的因素:温度、固溶体类型、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化学成分、应力和磁性等。
4、材料的形变和再结晶
(1)基本概念:滑移、孪生、滑移带、滑移线、滑移系、多滑移、交滑移、软(硬)位向,临界分切应力、固溶强化、细晶(晶界)强化、弥散(沉淀)强化、形变强化(加工硬化)、纤维组织、形变织构、带状组织、残余应力、回复(低、中、高温)、再结晶(动、静态的),晶粒长大、再结晶全图、冷加工、热加工等;
(2)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对应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
(3)冷变形金属的组织和性能:塑性变形对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单晶体的塑性变形、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合金的塑性变形等);
(4)在加热时的组织和性能变化: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影响再结晶的因素;
(5)金属热变形的组织和性能:热变形与动态回复、再结晶: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
5、相图
(1)基本概念:组元、相、相图、相变、相律、结构起伏、能量起伏、过冷度,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形核率,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温度梯度、Hall-Petch公式;
(2)单组元相图及纯晶体的凝固:纯金属凝固的过程和现象、金属凝固的热力学条件、控制晶粒大小;
(3)二元系相图及其合金的凝固:
匀晶相图及匀晶转变、相律与杠杆定律及其应用;固溶体的凝固与纯金属的凝固特点、非平衡凝固(结晶);枝晶偏析(晶内偏析)、成分过冷;
共晶相图及合金凝固:共晶转变、端部固溶体合金与亚共晶合金和过共晶合金的凝固过程及其组织特点:伪共晶、
离异共晶;
包晶转变相图及其合金凝固、共析转变等;
Fe-Fe3C相图:Fe-C合金中各相与组织的结构、几种典型Fe-C合金的冷却过程分析、杠杆定律在Fe-C合金的应用;
二元合金的凝固理论:铸锭(件)的宏观组织、铸锭(件)的缺陷;
二、题目类型
1、选择题
2、判断题、是非题、辨别题
3、改错题、辨析题
4、填空题
5、名词解释题
6、简答题、简述题
7、问答题
8、论述题
9、计算题
10、应用题
11、作图题
在上述题型中选择4-6种题型。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闭卷 、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00分钟
《陶瓷工艺学》考试大纲
一、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序号 |
知识
模块 |
考核内容 |
考核要求 |
1 |
陶瓷工艺学
绪论 |
1.1陶瓷的概念与分类
1.2陶瓷发展概述
1.3陶瓷工业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1.了解陶与瓷的基本区别。 |
2 |
陶瓷原料 |
2.1黏土的基本内容
2.2石英的基本内容
2.3长石的基本内容
2.4其他陶瓷原料 |
1.熟知陶瓷原料粘土的分类。
2.掌握粘土、石英、长石在陶瓷原料的基本作用。 |
3 |
坯料的类型与组成计算 |
3.1坯料组成表示方法
3.2坯料的类型
2.3坯料组成计算
2.4坯料的性能 |
1.掌握坯料的组成表示方法。
2.掌握坯体的组成计算方法。 |
4 |
釉料的性质与组成计算 |
4.1釉料组成表示方法
4.2釉料分类与性质
4.3制釉氧化物
4.4料组成计算 |
1.掌握釉料的组成表示方法。
2.掌握釉料的组成计算方法。 |
5 |
坯料与釉料的制备 |
5.1坯料制备
5.2釉料制备
5.3坯釉适应性 |
1.分析坯与釉热膨胀系数相互间关系。 |
6 |
成形与模具 |
6.1成形的分类与选择
6.2可塑成形
6.3注浆成形
6.4压制成形
6.5成形模具 |
1.熟知常见的陶瓷成形工艺。 |
7 |
干燥与施釉 |
7.1干燥机理
7.2干燥方法与设备
7.3施釉 |
1.掌握常见的施釉方法。
2.了解陶瓷干燥机理。 |
8 |
陶瓷烧成、显微结构与性质 |
8.1烧成原理
8.2烧成工艺
8.3烧成设备
8.4窑具与装窑
8.5陶瓷显微结构和性质 |
1.掌握陶瓷烧结工艺,能根据烧结温度图,判断陶瓷烧结过程。
2.熟知常见窑炉的烧结特点。 |
9 |
陶瓷装饰 |
9.1陶瓷颜料
9.2彩绘
9.3颜色釉
9.4艺术釉
9.5贵金属装饰
9.6其他装饰方法 |
1.熟知各种彩绘工艺的特点。
2.掌握常见的釉料分类。
3.重点了解釉上彩,釉中彩,釉下彩。 |
二、题目类型及分值分布
(1).判断题(或选择题),20分;
(2).填空题,20分;
(3).名词解释(或简单题), 30分;
(4)分析题(或计算题),30分。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00分钟。
《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一、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
1.了解热力学平衡态的特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两种文字表述、化学反应焓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方程。
2.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系统、环境、敞开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容量性质、强度性质、可逆相变、节流膨胀、标准摩尔生成焓、标准摩尔燃烧焓。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1.了解卡诺循环包括的步骤、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说法和开尔文说法、熵判据、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
2.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自发过程、熵、吉布斯函数、亥姆霍兹函数、卡诺热机效率。
(三)化学平衡
1.了解热力学第三定律、

与

的大小关系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温度和气态组分分压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掌握化学平衡基本概念;化学平衡状态、标准平衡常数、分解压、规定熵、同时平衡。
(四)多组分系统热力学
1.了解拉乌尔定律、亨利定律分配定律、稀溶液的依数性、理想溶液的热力学函数变化特点。
2.掌握多组分热力学基本概念;质量摩尔浓度、化学势、理想稀溶液、依数性、理想溶液、活度。
(五)相图
1.了解生成稳定化合物的两组分相图的自由度和稳定相、生成不稳定化合物的两组分相图的自由度和稳定相、固相部分互溶的共晶型两组分相图自由度和稳定相、固相部分互溶且转熔型的两组分相图自由度和稳定相。
2.掌握相图基本概念;相律、自由度、步冷曲线、杠杆规则、不稳定化合物、包晶反应。
(六)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
1.了解表面影响表面张力受的因素、亚稳定状态及其产生的原因、朗格缪尔吸附等温式。
2.掌握表面化学基本概念;附加压力、润湿现象、表面活性物质、物理吸附、化学吸附。
(七)电化学
1.了解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随浓度的变化规律、电解池和原电池随电流增加时电极的极化规律、电解槽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2.掌握电化学基本概念;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离子独立运动定律、电解质的平均活度、浓差电池、电极的极化、理论分解电压。
(八)化学反应动力学
1.了解零级、一级、二级反应的特点,阿仑尼乌斯方程的指数式、对数式和定积分式,链式反应的三个步骤,催化剂的特性。
2.掌握动力学基本概念;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对峙反应、平行反应、连串反应、正反应活化能、催化剂。
二、题目类型
1.单选题(30%左右)
2.填空题(30%左右)
3. 名词解释 (20%左右)
4.简单分析计算题(10%左右)
5.综合分析计算题(10%左右)
三、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1.考试方法:闭卷、笔试;
2.记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00分钟。